教授有约

妙语连珠

读书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令人难堪的话题,我国的阅读量远远落后于世界。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并试着缓解这个问题。

读书应该是快乐的!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升学、晋级、装腔作势、卖弄显摆,而是为了满足精神的需求。

中华民族特有的典雅的生活方式之一便是“阅读”,由此而生出很多更为典雅的美谈。

其一是“红袖添香”

红袖,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典出宋代词人赵彦端《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乘鸾宝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凉馆。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碗。”这种“红袖添香”属于中国书生特有的一种“艳福”,具有古典美、雅致美和灵慧美。

其二是“书香”

“书香”由来,说法有二:其一是竹简时代,竹简本身就有一种清香,在配上香炉,便成了古典中国特有的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其二是,纸张时代,古人常把一种香草夹在书中,既能防虫,还能闻香,每每开卷,清香扑鼻。“书香”典故,由此而来。引而申之,“书卷气”、“书香气”、“书香门第”、“书香国度”。

阅读的境界大致三层:

第一层次是生理刺激和肉体快感,很多暴力色情的书籍具备这种功能,应该是我们加以警惕和抵制的。

第二层次是心理陶冶和精神美感,各种鸡汤快餐书籍具备这种功能,鸡汤虽美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但不可多用,因为此类书籍风格类型比较单一、固定,并不能将人带入更高的境界。

第三层次是灵魂净化的高峰体验,各种文学的、艺术的、宗教的、美学的书籍具备这种功能。应该是我们精读、细读、常读的。

特别是文学艺术中那些悲剧作品,更是不得不读的。

悲剧有三个定义:

一、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感情得到净化和陶冶。

二、恩格斯的定义,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三、鲁迅的定义,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三大悲剧定义,从形象到抽象,从社会到心灵,悲剧给人带来的是勇气和力量,是净化和升华,由此而生的悲剧精神就是向上和奋发,抗争和有为,而不是悲观和绝望。

在功利和审美之间,我们尽可能地超越功利追求审美。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我们尽可能地二者兼顾,因为“所有的传统都孕育着现代,所有的现代都不废传统。”

春夏秋冬,四时八节,每时每刻都有读书的乐趣。

春天读书,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夏天读书,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秋天读书,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天读书,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