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有约

新闻一览


2015年12月4日,文学院王艳芳教授做客第二十期“咖啡时光•教授有约”。王艳芳教授借《诗经•蒹葭》、《楚辞》等诸多经典古籍阐述了“行走”与“文学”的关系。随后,王教授用古今中外文人的经历及他们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向在场同学展示了文学随着时空变化而发生的改变,交通和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随着行走的范围和边界的不断扩展,“行走文学”也日益兴盛。

“要么读书,要么行走,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王艳芳教授引用电影《罗马假日》中的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行走与思考的看法。文学既表达真善美,也描写人性的“灰暗地带”,它与现实并行,但比现实更加集中、更加精彩地展示生活的缩影。谈及“文学风景”,王艳芳教授分享了她在美国、香港、台湾等地游学的经历,用“自由”和“多元”形容外国文学,用“深厚”和“底蕴”形容香港文坛,用“热情”和“温暖”形容台湾文学。文学之路上,面对迷茫和挫折,王艳芳教授选择自我协调和永无止境的追求,在她看来,研究文学不可急功近利,万事都要以平常心对待,正如作家九把刀所说:“慢慢来,最快。”

对于“文学边缘化”这一话题,王教授认为:文学自有它的来路和去路,一个时代压抑了一部分读者和作者,但下一个时代会还原他们本来的面目。现代社会看似功利,但文学永远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文学就如空气,容易被人忽略,但万物生长需要空气,没有文学,人类的思想和精神也会枯竭。王教授认为,在信息时代,无纸化阅读日益兴盛,浅层次的轻阅读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但读书与思考仍然不可或缺。只要把时间预留出来,有计划地读书,通过阅读感知文学,把文学与琐碎的生活联系起来,以文学的心面对生活,灵感就不会枯竭,文学就会长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