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有约

妙语连珠


主持人:尊敬的南杰•隆英强教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咖啡时光•教授有约”,我是主持人王晓宇。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欢迎南杰•隆英强教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与大家畅谈,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

“咖啡时光•教授有约”活动是由学生处主办,学生发展中心承办,定位于教授与青年学子分享成长历程、共话青春梦想的创新性校 园文化品牌。该活动旨在通过各领域颇具声望、有影响力的名师与同学面对面交流,在咖啡品味中畅谈理想,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学者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聆听长者治学经验与人生智慧,当面请教自己的学业和人生困惑,实现文化引领。

本期“咖啡时光•教授有约”是第八十四期,本期的主题是“德法兼修中追求卓越的大学生活”,我们请到的嘉宾是法学院南杰•隆英强教授。(鼓掌)

南杰·隆英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系新中国培养的中国法律史学方向的藏族第一位法学博士;藏族第一位法学博士后;藏族第一位融会贯通法学专业与藏语言文学专业,充分利用藏、汉、英三种语言文字优势研究国内外理论法学与司法实践的青年学者。现为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助理,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律史学会会员、法学学术专业与法律硕士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民族法学研究所兼职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朝阳法律评论》特邀编辑、甘肃省法学会会员、甘肃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藏学研究会理事等职。

说了这么多关于老师的介绍,那么大家是不是更想了解老师呢,下面由我们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讲话。(鼓掌)

教授:非常感谢来到江苏师范大学,任教一年多里,既领略到了徐州的两汉文化,也感悟到江苏师范大学的人文精神。这学期,我到上海刚参加13届国际上合组织会议,上合组织是这几年中国搞得比较好的一个大的项目。刚把上海这个会议开完,紧接着就到南京,我们现在实行马克思主义工程,一个建设法治的工程,我们学法学的同学们比较清楚,从90年代到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工程,尤其是在2010年,中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依法治国规划, 2011年以后,中国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开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见“法”在今后的中国,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所以今天我在这里谈“德法兼修中追求卓越的大学生活”这样一个话题,本人也很高兴。

其实我没有主持人刚刚介绍的没那么优秀。但是作为一个藏族人,自己的学习经历在同龄人当中算是与众不同,所以我们今天就这个轻松的话题谈谈我的经验。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生活中充满了挑战,难免迷茫,但是这个时候,不能意志消沉,可以观察老师或者是大师的人生道路,他们是如何走的,会给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

比如说我的博士生导师,88岁的高龄,每天工作7到8个小时,年复一年,坚持到现在,每年有平均发十几篇法学的核心论文。我们现在人文社会科学里,不管是文科,理科,以后科研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不管我们今天的大学是建设一流学科还是一流人才,或者是一流的学术平台,都是从教学、科研方面着手。如果想成为一个励志的大学生,应该多学习这些成功的人士,尤其是那些走了弯路以后,最后取得成功的人士,定会有所裨益。

像我自己走过的这三十多年的人生道路,我和你们的不一样,和我同龄人的也不一样,走到今天我是痛并快乐的。首先,作为一个藏族人,从小学习藏语,在草原上长大,就是电视上的那种藏区,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这些地方藏区很多,我们现在可悲的是全国甚至国际的学术会议上,我们中国人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地理历史,这是很恼火;再一个在国际友人面前,我们觉得现在的教育很失败,作为一个中国人,五十六个民族不管是哪个名族,那个地区的人,最起码要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尤其是地理、人文方面的。我们民国以前的那些学者,为什么那么厉害、受人尊敬?学术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德与法的方面,有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富有人文情怀。

现在的教育也是存在问题的,现在学的学科很多,但是种类太单一了,学者也说我们的学科不规范,一级学科到二级学科的交叉学科到现在也定论,学科门类的分法也有问题,最后造成学科领域的单一和一些狭窄的思想,就把自己国家的地理历史都不知道,还在问青海是不是西藏的一个县等幼稚的问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它的发展史中一般是从愚昧慢慢走向文明,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法治的时代。

我们现在全球都在讲“法治”。像我们习总书记今年5月3号也去中国政法大学做法治演讲,通过法制的历史,阐述今天中国的治国理念、人才培养方式,最终归结到德法结合。

不是夸我的母校中国政法大学,我以前第一个本科就是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民族宗教的,中国有六所这样的高校: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这六所高校专门研究民族宗教,包括边疆的稳定发展,也包括中原。这几年发展得最好的应该是中央民族大学,它是少数民族高校里面唯一的211、985,上一周公布的一流大学的建设名单里民族大学也还是只有它,毕竟处在天子脚下——北京,它的人才、资源都是其他五个难以企及的。

说到边疆、中原,今天我们也谈谈历史,当时中原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东夷部落到华夏部落,今天黄河和长江流域一带;还有就是河南包括我们徐州,整个江苏里面徐州是一个大的模块,两汉文化的发源;再一个是我们高原和青藏高原上面有很多个游牧民族和部落,尤其是西域,今天就是指新疆地区,当时城邦国家,多元文化。所以你们看,走到今天,我们的中华文化所保留下来的文化古迹也好,它的一些民族思想、奋斗精神五千年来没有中断,尤其是法制也是四千多年没有中断,从夏商周的神话时代,逐步到习惯法时代,再到成文法时代。这是很不容易的。像有的国家民族已经是消失的文明,已经进了博物馆,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依旧在强调传统文化,国务院好像又发布了相关的条例要重视传统文化。民国时期的学者,精通天文地理,涵盖文、史、哲、经学等文化传统,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包括理工科、人文社会科的一些所谓的人才,都没把这些传统文化理解透,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立足于国情,不能忘本,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民族、国家,在了解的基础上就会有这样的感情,从而对你选择人生的道路也是有帮助的。相反现在很多人大学以后,走了很多弯路,在分叉路口犹豫不决,对学业和理想产生了恐惧感,显然这些都是不允许的。

趁此机会,我把我的大学经历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由于从小在藏区长大,都是藏语教学,所以到大学,连普通话都不会说,连十句汉语都不会写,大学期间我们又不开设汉语课,以致后来很多人就笑话我们学藏语的连汉语都不会,还能读法学?但是我一点都不自卑,去语言文学班蹭课,边学汉语,边读法学,我的人生要自己规划,当时授课老师的普通话也夹杂方言,对我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我就借同学笔记,去图书馆借书。每天早起运动,然后看书,尤其是冬天冷了以后,也努力地坚持、抵御寒冷,也体会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最后四年本科,我两年读完。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信,尤其是在别人藐视我们的时候,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奋斗精神,化为痛苦为动力,证明给他们看自己的潜力无限。

大学是大气、自由的,学习、生活都是自主的,我们有的学生太“自由”了,没了老师父母的监督,大学也就荒废了。所以说这个“自由”,是有条件,无论是西方的语境中,还是我们中国文化里,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下。要学会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不能得过且过,不然你的大学就是没有意义的。

而且站在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发达,大家都有手机、电脑,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既方便又快捷,我们要利用好科技革命带来的“福利”,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但是也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文明上网,不能突破法的界限,今天的中国举国推动法制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治省诸如此类,我们当代大学生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法制,那法治的前提又是什么呢?德,一定要得修德,我们立足社会的首要条件就是德,有德才有内涵。如果说一个人德出了问题,那再优秀也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我们现在讲,一个大学的精神,一个大学的内涵,一个大学的培养人才的模式,一个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这对一个大学来说,就是他它的成功之道,也是对这个大学教师的一种荣光。

我记得当年一个教育部副部长就讲:“毁一个大学、毁一个单位很容易,一届领导或者是一个领导就行,但是建一个好单位、好大学,那是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奋斗,经营。”我们今天的江苏师范大学,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能有今天的发展主要是我们同学、老师的功劳,再一个和徐州两汉文化、历史底蕴分不开。

现在的大学生也处在一个竞争的时代,为了自己的理想,父母的期望,从幼儿园开始奋斗到今天,每个人真的不容易,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人生。在我19年的教学中,当过班主任,开过犯罪心理学、刑事侦查学的课,每年都火爆争着选修。但是我去读博后,这些课就停了,最后校园里也发生了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引发的悲剧的事件,当然不是说上几节这样的课就能防止的,但在大学要有通过一些法学的课程来培养法制意识。

再一个,学会感恩。首先,你们要感恩父母,感谢他们的培养,来到大学,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确实你再看看现在的成功人士——马云、俞敏洪,他们高考都考了三次 ,而且俞敏洪的目标好像是盐城学院,第三次才励志考入北大,人生是不能描述的。而你们一次就考中了,有的时候千万不能藐视自己,也不要藐视自己身边的人。俞敏洪在大学给他的同学打了4年的水,最后在他创业遇难的时候,这些同学都从国外回来给他投资,所以,精彩的人生都在我们点滴的朴素的生活中出现出来创造出来。

现在同学之间有一些摩擦正常,但你不能一直计较。前几年,我们高校里面发生了一些暴力案件,像2004年,四川师范大学的马加爵仅仅只是因为生活中小的摩擦问题,就杀了同宿舍几个人,最后留下一个活口,原因是马加爵生病的时候,那个同学给他打饭、买药,从犯罪心理学上讲,他潜意识里还是记恩的。还有2008年的政法大学砍人事件,程春明老师从法国留学回来,而且还是研究法学的,但他作为教授却与在校女学生关系暧昧,这就是“师德”问题。我希望我们的江苏师范大学不要发生这些校园悲剧。所以说做人“德”在先。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在这基础上,你才能学好知识,才能把规划好人生的道路,包括你的专业,包括你梦想都可以实现,如果你的“德”出问题,那肯定在某一个环节会出大问题。

确实我们人生的道路上面存在顺境,但是更多的是逆境,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所以小的坎坷和磨难对我们来说是动力,只要你学会调解,释放内心的压抑,就能重新找对方向。以后的人生的主动权就还在你手中。调节压力方法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向身边的同学、老师、父母倾诉,可以到无人的地方大喊,也可以在公园里或操场上跑步,但绝对不能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轻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曾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上下学来回整整12公里,当时的牧区七八个村也就只能共享一个十分简陋的学校,我们一二年级就呆在驴圈里面,没有凳子桌子,也没有课本纸张,我们只能在地方画一个方格,然后在上面写字,我们挡不住刮风下雨的侵袭,甚至还天天会闻到马粪的恶臭,而且当时我们喝水只能喝到冰冷的泉水。现在我每年夏天都会重新回到那个地方,品味下泉水,只剩下了甘甜,因为它见证了我在艰难困苦中坚持实现我童年时的理想。最后我如愿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当时的这个中国政法大学不在本部,而是在昌平区,当时在北京生活很艰苦,我们租房都租在玻璃厂房里面,确实很简陋,而且北京的自然坏境也比较恶劣,比如北京的风是出了名的大,说个笑话,你穿件风衣走在北京街头,你就可能成了蝙蝠侠,都要飞起来了,因此在北京我们都很刻苦,很励志。

人生贵在坚持,制定一个目标,当然目标不能过于远大,要与你自身相符,要量力而行,而且每一个阶段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正如俞敏洪那样,他在大学期间帮舍友打了四年的水,一次两次容易,四年如此,能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这也是他创业时获得原舍友帮助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我们就该利用好大学四年,尽可能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大学要拼搏向上、斗志昂扬,比如我上大学时每天认真听老师的讲座,很多听不懂的都是课后奋斗地补着,有时要熬夜熬得很晚,当然我并不主张你们熬夜,大学还是要注意作息规律,还要花时间运动,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莫言曾说青年时代阅读是最精彩的,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更应扩大阅读面,注重阅读方法,多读名家经典,不浪费学校图书馆提供的宝贵资源,不要让你的大学四年留下遗憾。

大学里我们也应该为人大气,不过于计较得失,培养好自己的合作伙伴,在未来的五年、十年以后,可能就是最好的团队,志同道合往一个方向奋斗,这也往往能在事业上立竿见影得取得成功。

然而现在大学里有时确实太“自由”了,上了大学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往往由于失去高中的约束,放纵自我,最后被勒令退学:有些在大学养成了危害自己的习惯,比如沉迷手机,以致过马路还在看,最终引来悲剧。其实我们说的“自由”应当是有条件的,应该建立在遵循一定的规范准则的基础上,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负责。

我们的大学应该是充满朝气和希望的,恪守大学精神。现在,我们国家各个大学里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人才流失现象越发严重,很多优秀的学生都因高收入的诱惑被很多国内国外企业给挖走了。我希望现在的大学生不只看重金钱利益,应该提升自身内涵修养,肩负时代责任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大家在网络世界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确实要文明发言,懂得法制的意义,履行个人法制义务,自觉维护网络的健康文明。

国家现在也越来越重视法治,习总书记自上任以来推动了多少个法治工程,利用司法机关清理很多贪腐违纪的官员,在大区域范围内推动法治教育,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法制课,使学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我相信德法结合的教育会使国家走向越来越光明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富强民主。

说到“德”,在大学里我们一定要理性,负责任地对待友情和爱情。

对于友情,上了大学,地区差异往往会产生文化差异和家庭教育差异,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去包容身边的同学,尤其是舍友关系要很好的处理,大家都要相亲相爱,毕竟很有可能是一生的朋友或知己。

说到爱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处理这方面时一定要认真而慎重,要负责任,我们要考虑多方面,比如第一,你们大学四年后能不能走到一起。第二,你们在学习生活和精神方面能不能相互关照,相互给予动力,相互提供港湾。第三,你们在产生爱情火花的那一刻,就要考虑你们以后在一起是否会真正幸福,能否携手度过苦难,毕竟相互坚守是很难做到的,高尚的爱情需要沉甸甸的责任,需要大爱的精神,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诺言。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恋爱观,我真的不是很赞同,爱情不是谈着玩的,因为爱情破碎对双方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留下一生的阴影。另外,我们从心理和生理上都要追求法律严谨和道德严谨,很多行为不能操之过急地去实施,一定要克制,如果你连在短暂时间内克制自己的欲望都做不到,那你还能做什么大事呢?你的人生应当规划,该忍受忍受,刹车一定要刹住。我们要让大学安全,有收获地理性度过,不要有风险,这能让你将来考研或参加工作,以及整个人生都插上腾飞的翅膀。

自信自强,坚持你的梦想,将自己作为最大的敌人,不断超越自己到你就是一个“赢家”。从点滴做起,每个阶段,我们都可以为自己编制卓越的人生。

说了这么多,最后给大家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莫言说:“青年时代,阅读就是最好的东西。”你的阅读量越大,对你的专业提升,跨学科提升越有帮助,不仅要看这个时代新书,掌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也要读经典,将经典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二,阳光自信,自立自强。一定要发现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学会笑对失败,多交流反思,讲究策略、方法,努力过的人生就是充满希望的。对自己的人生要有充足的规划。

第三,感恩。对待朋友、父母、师长,要有感恩之心,发生了矛盾要耐心,克制忍受,互相理解,相互依靠,换位思考,

最后,记住一点,你的一生,不管走到哪里,德和法永远陪伴着你,精彩的人生,德法兼修缺一不可。

主持人:谢谢南杰·隆英强老师的独到讲解。其实今天想参加“咖啡时光• 教授有约”的有很多同学,但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我们只选取了各学院的学生代表。相信同学们听了刚才老师的讲话,一定是受益匪浅,那么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在场的同学们,大家有什么疑问都可以向老师提问。

同学:老师,您好,我是来自法学院的杨春洁,刚刚您谈到了一个大学的发展兴衰问题,江苏师大法学院去年刚成立,所以我想问一下,像我们学校的法学院和一些一流法科大学到底有什么区别?

教授:你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我们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从成立时间上讲是年轻的,但是从它的办学规模、培养人才模式,它又是历史悠久的,最近几年,江苏师范大学拿下法律硕士点,申报一级学科,师资力量也很雄厚。

我举几个一流大学的例子吧,第一,中国政法大学,号称是我们中国法学的最高学府、培养法科一流人才的基地,学科门类是最全,在法学学科达到一级学科水平,在国内是其他学校没法比的。第二,北京大学法学院,北大法学确实它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基础扎实,他走了五六十年,学术的积累是显然厚重的。但是由于老前辈的退休或过世,后继者的能力有限,它的一些法学学科也在不同程度的下滑。第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也是一流,这几年一直在上升,它的成功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视,加上严格的管理体系,从国外引进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的创新改变,国内国外相结合的教学,成就了它今天的发展。

纵观这三个大学的法学发展的兴衰,无非是依靠厚重的文化底蕴、严格的管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所以只要把握这三点,我的法学院前途也会是一片光明。我当时选择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是我看到了它的发展希望、徐州北雄南秀的人文地理位置以及师大法学院严格的管理体系,这些我们也是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的。

所以现在差距虽然存在,但是我们不能说有差距,就不发展了,而是要客观地分析,力所能及地做我们该做的事情,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向这些综合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流大学看齐,借鉴其突出的方面,立志坚持三年、五年、十年,那我们在有些方面也可以赶超它。

一个大学、一个学院、一个专业的发展,我觉得始终离不开大学的领导、学院的领导、生源质量、培养方案的可行性。

所以杨春洁,你的忧虑是对的,但不要着急。你目前要做的就是在法学院安心学习,该通过的考试要通过,14门主干课程要学好。你现在已经大二了,一定要把握一到两门主干课程,一定要确定你将来的法学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法理学、国际经济法还是合同法,我觉得你恰当利用好四年时光,你的考研是没问题。再一个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以后说不定机器人就会取代我们,现在法学除了一些纸质的文献材料,看能不能挖掘出法学深层次的思想,符合中国国情的,所以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有创造性,学会原创性地体验生活,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学: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我想问您:在生活的压力与自身给自己的双重压力下,那您是怎样做到您所说的“大气、自信”,又是如何调节当时的心理状态呢?

教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是我们很多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经常所遇到的问题。在我们那个年代,感触尤为深刻。

我从吃牛肉面这个经历说起吧,每到星期二学校里组织长跑,长跑完后一碗牛肉面加一个饼不够,要加两个饼才能吃饱。当时有钱的同学就吃炒饭、炒面,而我只能吃牛肉面。在那个年代用的是饭票,有时饭票不够用了,同学也会施以援手。因而,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那都不会是绝境。直到现在,我都很感激我的同学们,在生活中他们给予我关心照顾,在学习上也会解答疑难。我曾经有一个同学,吃馒头连续吃了两个月最后晕倒了。这件事引起了学院的重视,提高了对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视。我还很感激我的大学班主任,班主任的家庭背景也很困难,但几乎每周都会请班级里家庭困难的学生吃饭,有时还会给我们她的饭卡,提醒我们要改善自己的伙食。班主任还十分关切地跟我们说,如果没钱的话就可以打电话给她。

然而在双重压力下,我认为要学会与家人、朋友交流,让他们帮助自己分担压力。就比如,我们当时有一位同学,家里很困难,学费勉强可以交得起,但伙食一直是牛肉面加饼,而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就可以时常吃一吃兰州刚流行的火锅。当我大四毕业后,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我请父母吃了一次火锅,也请了四年里帮助过我的同学吃了一次火锅。这时候我就觉得,当遇到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上的困难或者人生困惑时,一定要和老师和父母沟通交流,和志同道合的同学分担,不要积郁在心,要直面和解读问题。

有时候想一想,学生众多,每个人的经济压力是不同的。特别困难的这些学生往往会面临着生活、学习各种压力。在内地,也存在很多父母外出打工的现象,这些父母一般是可以供养起一个孩子读书上学;而在藏区少数民族,以放羊为生的家庭,收入微薄、生活艰辛,很难供养孩子上学。我记得我当年上学时,家里欠了很多钱。大四的时候我就做一些翻译的兼职,帮助家里还钱。当时候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弟弟读书,我也读书,奶奶又生病。通过自己不断的打工努力,减轻了家里不少的压力。在这其中,班主任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现在只要我们有空回去,就会给班主任带一些小礼品,请班主任吃饭。我当本科生的班主任时,不允许学生给我带任何的特产,如果班级有活动,我也会给予相应的物资。再者,大学生活也要勤俭节约,这是我的标准。人生的道路上,在关键节点上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十分重要的,他会给你的精神、生活提供很多动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人生中需要老师解惑,年轻的我们需要老师指点迷津。

主持人:非常感谢南杰·隆英强老师细心、耐心的回答,想必大家一定都深有感悟,收获颇丰。这一期“德法兼修中追求卓越的大学生活”主题的“咖啡时光·教授有约”活动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我们会努力将南杰·隆英强老师分享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努力成为一名外塑形象、内具品质的优秀当代大学生。

最后,再次感谢南杰·隆英强教授的到来,也感谢大家的参与。请大家合影留念。